北京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实验研究以密云下栅子村
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乡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规划新农村的建设及如何统筹城乡生态健康,达到产业、空间、生态三方和谐,也是可持续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成为新农村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在乡村改造规划设计中围绕符合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而进行,重视地域性建设,以融合的姿态,小范围地改变乡村地区的面貌,不脱离乡村的实际情况,保持特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注重对乡村原有的历史文脉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深入研究村庄原有风貌,改造成为一个绿色、节约、生态、地域性的民宿。
密云下栅子村原村庄由8座院落组成,四周山体环绕,建筑依山而建,随山势改变朝向,各院大小不一,建设时间不同,多年无人居住,缺少维护,建筑早已残破不堪,部分院落仅存凌乱的石块地基。野草疯长,周边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场地内多为种植土地,或裸露土地较多,绿地覆盖较少。
一、地域性建设的问题
1.场地房屋位置院落在村民自建中自成一脉,但缺少宏观的规划,导致原有场地个户交通多有不便,且各家材料多有不一,样式也新旧不齐,在自建院墙的扩张中挤压道路的通行,院子与院子之间的宽度基本只能让一人通过。围墙高大也是乡村的特色,但一定程度上遮荫挡阳,多有阴暗的小路。
2.村民的建设材料及建筑样式在翻新中忽视了地域性的风貌,建筑有个别户主翻新成水泥平顶的建筑,有水泥面裸露和表皮贴瓷砖两种,院落水泥硬化忽略当地特有景观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3.市政设施短缺,无给水及排水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备导致施工在项目里实施的内容增多。
4.山村的电路各家单独牵线,只能保持小量用电,且场地内电线杆竖立在最中心的位置,比较影响场地美感,并在空间上遮挡视线。根据电路调整,将整个场地的线路做了统一规划,并将电线杆移动到场地内边缘的位置。
二、地域性建设与设计的措施
1.原有景观由于腾退房屋年久失修,野草疯长,将原有的人文景观更换殆尽,除了恢复有序景观形态外,并且,根据项目特点,在此基础上更新一些特定的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新景观的规划,有部分与现状冲突,在这二者达到一个平衡,双方的取舍其决定性在于原有景观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延续场所认同感。
2.村庄住宅设计选用的是当地材料,在村庄原有文化基础上确定并结合传统建筑建设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新建房屋:正房+厢房共9栋,保留房屋:正方+厢房共5栋,新建数量较多是因为,当地留存的房屋有几栋房间完全无法使用,木结构的耐久因为虫蛀和风吹日晒,没有保养,木头腐朽数量较多,因此有几栋为了安全问题必须拆除。在施工前夕,当地的一场雨和山上流下的水冲塌了数间房屋,打乱了原先设计的保留房屋多数的方案。因此,根据通过结构测试的5栋完整现存建筑提取风格,完成其余十栋房屋的风貌设计。
3.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四季分明。当地的石头与砖、瓦、木等是蓄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在冬季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修补村民的腾退房,在保证使用传统的木梁结构、榫卯搭接施工的前提下,在针对山区严寒与酷热,采取一定现代的手段与措施,保证民宿的自然舒适度。
三、地域性建设与设计要点
建设民宿项目的同时,确定好科学、协调的发展观,考虑场地的历史文脉与所建设项目类型,需要注意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1.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先“保”再“舍”。现有场地先行决定留存地形、再行决定可留存房屋,其次决定可留存古树与景观,这三项其实也是综合看待,此项目设计自由,无太多先天人工干预条件,所以,现状地势保存较好,基本无改动。房屋因相应国家存量减量号召,坍塌与过于破旧无法达到必要可使用结构条件的房屋拆除后,在原有地基上根据最新一版国家建设规范设计原汁原味的北方乡村建筑,并将可保留的房屋,替换掉糟朽梁柱,将房屋保留下来。
2.此村落比较年轻,现有树木也大多是村民自栽,根据
树木生长的树干粗细以及向本村村民及周边村民咨询树木信息,保留树龄较长、对村民有一定意义的树木。保护好村庄原有的生态资源,在此次设计中,除场地内的条件规划外,场地周边的泄洪沟渠原样保留村庄建设的粗犷的美感,保持原有泄洪能力。场地排水重视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融入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注意自然环境与施工的工艺融合,形成“天然的趣味”。
文章来源:《实验力学》 网址: http://www.sylxzz.cn/qikandaodu/2021/0309/515.html
上一篇:水力切割法开采高粘高凝原油实验研究
下一篇:贫困农户创业基金一项社会实验